Product category
恩氏粘度測定儀主要用于測定液體(尤其是石油產品,如潤滑油、柴油等)的恩氏粘度,其核心原理是通過測量規定溫度下液體從標準粘度計流出一定體積所需的時間,與水在 20℃時的流出時間對比,計算得到恩氏粘度(°E)。以下是其標準使用方法,操作需嚴格遵循國家標準(如 GB/T 266《石油產品恩氏粘度測定法》)或儀器說明書。
一、使用前準備
在操作儀器前,需完成儀器檢查、樣品處理及環境控制,確保測定準確性。
1. 儀器檢查與校準
外觀與部件檢查:確認測定儀主體(水浴、加熱裝置、攪拌器)、恩氏粘度計(含流出管、接受瓶)、溫度計(分度值≤0.1℃)、秒表(精度≤0.1s)無破損、泄漏。
水平校準:通過儀器底部的水平泡,調整支撐腳,使粘度計和水浴處于水平狀態(水平偏差會直接影響流出時間)。
粘度計校準:使用標準粘度油(已知恩氏粘度)進行校準,若標準油的測定流出時間與理論值偏差>±0.5%,需重新清洗粘度計或更換部件。
溫度計校準:將溫度計放入標準恒溫槽中,否則需更換。
2. 樣品準備
取樣:按 GB/T 4756 標準取代表性樣品,避免樣品分層或含雜質(若樣品為粘稠液體,需提前加熱至流動狀態再取樣)。
除雜與脫氣:若樣品含機械雜質,用定量濾紙(孔徑≤10μm) 過濾;若含氣泡,將樣品在 40~60℃下靜置 10~15min,或輕輕攪拌至氣泡逸出(氣泡會延長流出時間,導致結果偏大)。
樣品量:準備足夠樣品(通常需 500~1000mL),確保能充滿粘度計的 “試樣杯" 至規定刻度。
3. 環境與恒溫準備
環境控制:實驗室溫度需穩定(波動≤±0.5℃),避免氣流、振動(如遠離通風口、大型設備),防止水浴溫度波動。
水浴預熱:根據測定標準設定水浴溫度(常見溫度:20℃、40℃、100℃,如測潤滑油常選 40℃),開啟加熱和攪拌,待水溫穩定在設定值 ±0.1℃,并保持恒溫 15min 以上(確保水浴溫度均勻)。
二、核心操作步驟
1. 安裝粘度計
將恩氏粘度計的 “試樣杯" 放入水浴的固定支架中,確保粘度計的流出管垂直向下,且流出管末端距離接受瓶底部約 20~30mm。
用軟木塞或硅膠塞固定溫度計,使溫度計感溫泡位于試樣杯內樣品的幾何中心(不接觸杯壁或杯底)。
2. 裝入樣品
用移液管或漏斗將預處理后的樣品緩慢注入 “試樣杯",直至樣品液面恰好與粘度計的上刻度線(通常為 “100mL" 刻度)對齊(注樣時避免樣品沾到杯壁上方,否則需用濾紙擦拭)。
蓋緊粘度計的防塵蓋,讓樣品在水浴中恒溫 10~15min(確保樣品溫度與水浴溫度一致,期間觀察溫度計示值,若偏離設定溫度需重新恒溫)。
3. 測定流出時間
準備好干燥、潔凈的接受瓶(容積通常為 100mL,需提前稱重或確認刻度),置于流出管正下方,確保流出管末端對準接受瓶的入口。
用手指或專用夾子打開粘度計的流出旋塞,同時立即按下秒表計時;當接受瓶內樣品液面恰好達到100mL 刻度線時,立即停止秒表,記錄流出時間(單位:s)。
重復測定:同一樣品需平行測定 2 次,2 次流出時間的差值應≤0.5s(若差值過大,需檢查樣品是否均勻、粘度計是否水平或有泄漏,重新測定)。
4. 空白試驗(水的流出時間測定)
若需驗證儀器準確性,需測定蒸餾水在 20℃時的流出時間(t?) :
按上述步驟,將蒸餾水注入粘度計,在 20℃水浴中恒溫后,測定其流出時間,標準值為51±1s。若 t?超出此范圍,需清洗粘度計(如用鉻酸洗液浸泡、蒸餾水沖洗)后重新測定。
三、數據計算
四、使用后維護
清洗儀器:
測定完成后,立即倒出粘度計內剩余樣品,用合適的溶劑(如石油醚、乙醇,根據樣品類型選擇)沖洗試樣杯、流出管 3~5 次,再用蒸餾水沖洗 2~3 次,最后用熱風(溫度≤60℃)吹干或自然晾干。
接受瓶、溫度計等部件用蒸餾水清洗后晾干,避免殘留樣品結塊。
存放:
將干燥的粘度計、接受瓶放入防塵盒中,避免碰撞;溫度計需單獨存放,防止破碎。
儀器主體(水浴、加熱裝置)關閉電源后,清理表面污漬,長期不用時需覆蓋防塵罩。
定期校準:
建議每 3~6 個月用標準粘度油校準一次粘度計,確保測定精度;水浴溫度控制系統需每年校準一次。
五、安全與注意事項
防燙傷:水浴加熱時,避免用手直接接觸加熱管或高溫水浴壁,取樣時需戴隔熱手套。
防火防爆:若測定易燃樣品(如汽油、柴油),實驗室需嚴禁明火,通風良好,溶劑存放需遠離熱源。
避免誤差:
裝樣時液面必須與刻度線對齊,不可過量或不足;
流出旋塞需打開,避免半開狀態導致流出時間延長;
測定過程中不可觸碰儀器或水浴,防止振動影響流出速度。
標準遵循:不同行業(如石油、化工)可能有特定標準,需優先按行業標準操作(如 ASTM D88 對應國際標準)。